教學網站
http://140.131.24.185/ntua.crafts/aesthetics/index.html 推薦書單
1.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
2.朱光潛《西方美學史》
柏拉圖plato(427BC-347BC)
任何從無到有的創作都是詩
從事工藝創作者都是詩人
"Poetry has a very wide range,when it used to mean creativity.After all,everything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creating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is a kind of poetry;and so all the creations of every craft and profession are themselves a kind of poetry,and everyone who practices a craft is a poet."( Symposium 206C)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
| 教學綱要 | |
部別 : 日間碩士班 | 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 | 列印日期 : 2007/10/08 |
科目名稱 : 美學經典閱讀 | 開課班級 : 日碩士工藝系一 | 學 分 : 3.0 | 授課時數 : 3.0 | 授課教師 : 林伯賢 | 備註/合班資訊 : | |
1.課程概要 | 近年來「美學」成為一個流行的名詞,甚至被濫用、誤用,而有所謂「暴力美學」、「色情美學」等用法。事實上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枝,自十八世紀中葉德國哲學家鮑姆嘉通(Alexander Baumgarten,1714-1762)提出美學(Aesthetics)這個術語,並將其定義為美的藝術的理論之後,有關藝術與美的問題,理所當然的要在美學中尋找答案。而整個西方美學,也已發展建立成一個完整的學術體系。對於藝術校院的師生而言,美學不能只是一個呼應流行時尚的名詞,而是一項必備的涵養,而這一學能更應該從典籍名著中汲取。本課程擬訂之美學經典閱讀,選擇十位最具代表性的大師以及他(她)們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由於許多典籍都是長篇論著,為兼顧執行之可行性並提高參與者之興趣,本計畫將選擇每本典籍中最精華的章節,作深入閱讀,其餘部分則採重點導讀方式實施。 | |
2.教學目標 | 本課程計畫以西方美學發展的歷史為主軸,閱讀自古希臘迄今,十位美學代表人物的經典論述和觀點。在討論主題上,則涵蓋美的本質、形式、與內容;美感的根源與特徵;審美的本質與特性;以及藝術的定義與分類。使學生認識完整之西方美學發展脈絡,瞭解完整之美學認知體系,進而將美學理念運用於藝術欣賞、批判、與創作之中。 | |
3.評量方式 | 本課程注重學生的參與討論,缺席與遲到早退是極為嚴重的學習缺點。二次遲到或早退視同缺課一節;缺課六節即為不及格。學生如有重大事故不能到課,應事先告知。本課程評分標準如下: (一)出席及參與討論:30% (二)指定閱讀與回饋:40% (三)期末報告:30% | |
4.課程要求(含課堂外作業要求) | 本課程選讀之美學名著均採英文原典,參與者應具備適當之英文閱讀能力。研讀討論主題涉及較抽象之哲學思辯,參與者以大四以上及碩士班研究生學生為原則,為確保學習效果,選讀人數以20人為上限。每週之「讀後提問」與「心得報告」旨在引導閱讀、激發思考,著重的是同學原創性的想法,絕不可有抄襲,瓢竊他人文章之情事。全部學經驗應藉由網路分享經驗,定期依定進度將問題與回饋張貼在專案建置之網頁上,藉由互動學習達到加成的學習效果。 | |
1 | 書名 : Continental aesthetics: Romanticism to postmodernism, an anthology | 作者 : R. Kearney and D. Rasmussen 出版社 :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出版日 : 2001 | |
|
週次與日期 | 內容 | 備註 | 1 96/09/17-96/09/23 | 柏拉圖(Plato)《理想國》 | | 2 96/09/24-96/09/30 | 柏拉圖(Plato)《理想國》 Book X | 1.柏拉圖對Idea的觀念 2.柏拉圖如何用床的比喻論證藝術與真理隔了三層 3.柏拉圖為何認為詩人應被逐出理想國 4.柏拉圖的藝術審查論 | 3 96/10/01-96/10/07 |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詩學》 | | 4 96/10/08-96/10/14 |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詩學》Chaper VI-XIV | 1.亞里斯多德的戲劇六要素 2.亞里斯多德的編劇理論 3.亞里斯多德對悲劇的心理功能之論述 4.亞里斯多德藝術典型論 5.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藝術模仿論的異同 | 5 96/10/15-96/10/21 | 休謨(Hume)《文選》 | | 6 96/10/22-96/10/28 | 休謨(Hume)《文選》 Of the Standard of Taste | 1.休謨的唯心經驗主藝論點 2.休謨如何論證審美趣味標準的存在 3.休謨對於如何建立審美趣味標準的論證 4.休謨認為建立審美趣味標準的重要性 | 7 96/10/29-96/11/04 | 博克(Burke)《崇高與美的哲學探索》Part II Sections, I-V | 1.博克的唯物經驗主藝論點 2.博克如何從人類基本情慾區分美與崇高 3.博克對崇高的定義 4.博克如何論證崇高與美感的轉換 5.博克對於崇高的具體感性性質之論述 | 8 96/11/05-96/11/11 | 康德(Kant)《判斷力的批判》 | | 9 96/11/12-96/11/18 | 康德(Kant)《判斷力的批判》First Book, §1-§22 | 1.康德如何從「質」的範疇論證美 2.康德如何從「量」的範疇論證美 3.康德如何從「關係」的範疇論證美 4.康德如何從「方式」的範疇論證美 5.康德如何區分純粹美與依存美 6.康德如何界定其理想美 | 10 96/11/19-96/11/25 | 黑格爾(Hgel)《美學》 | | 11 96/11/26-96/12/02 | 黑格爾(Hgel)《美學》 Part II, Development of the Ideal into the particular Forms of Art | 1.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 2.黑格爾的藝術史發展三階段為何 3.黑格爾如何以其辯證法論證藝術史發展的三階段 4.黑格爾如何論證藝術的終結 | 12 96/12/03-96/12/09 | 尼采(Nietzsche)《悲劇的誕生》 | | 13 96/12/10-96/12/16 | 尼采(Nietzsche)《悲劇的誕生》Chapter IV-X | 1.尼采如何論述悲劇的誕生與衰亡 2.尼采如何推崇希臘悲劇中的歌舞隊 3.酒神精神的要義為何 4.日神精神的要義為何 | 14 96/12/17-96/12/23 | 貝爾(Bell)《藝術》 Art as Significant Form | 1.貝爾所稱的有意味的造形為何 2.貝爾如何論證藝術的審美價值在於有意味的造形 3.貝爾為何反對「再現」繪畫 4.貝爾為何反對在藝術鑑賞上使用beautiful一詞 | 15 96/12/24-96/12/30 | 海德格(Heideger)《藝術品的本源》 | | 16 96/12/31-97/01/06 | 海德格(Heideger)《藝術品的本源》Thing and Work | 1.海德格如何界定藝術品的本源 2.海德格如何界定材料、藝術品與工具 3.海德格想要運用從梵谷的「一雙鞋」畫作表達甚麼觀點 4.海德格任認為他從梵谷的「一雙鞋」畫作找到甚麼真理 | 17 97/01/07-97/01/13 | 朗格(Langer)《藝術的問題》The Dynamic Image: Some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Dance | 1.朗格如何區分哲學問題與科學問題 2.朗格如何以舞蹈和體操的區別界定藝術的價值 3.朗格如何推論藝術的價值在於情感的表現 4.朗格所謂情感的表現與情感的發洩有何不同 | 18 97/01/14-97/01/20 | 綜合討論 | 1.西方美學體系總結 2.課程檢討 3.繳交期末報告 | |
柏拉圖plato藝術模仿說:床的三種隱喻three kinds of beds (2007-10-14 17:02)
以樂為學不僅以樂為技 (2006-05-12 00:36)
蔡瑞霖教授果然名不虛傳 (2006-02-21 00:34)
竹解虛心竹品人品 (2006-02-05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