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工樂隊2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7-02-27 12:30
20070227
刪除失連網址並增補之
風神12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IELRMrp0Cc
菊花夜行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2Q83WpVakQ
日久他鄉是故鄉
http://www.youtube.com/watch?
台灣紅不是紅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9-10 02:44
所上教授曾舉辦了一場研討會
請了當時還不太出名的自創品牌公司
台灣紅:李慧芬小姐來座談
http://www.taiwanang.com/
說實話
從我們的觀點來看
如果只是把八卦或太極等傳統圖飾
原原本本的複製到一件外套或包包上
那就太小看文化創意產業了
很可惜
台灣紅的周邊產品
多是如此
或許
台灣文化財的觀念才剛起步
未來我們只能多寄予厚望
最近如火如荼的倒扁活動
便把台灣紅的顏色
作為倒扁靜坐活動的主色
不過
台灣紅不是純紅色
印象中是一位裝置藝術工作者
林明弘
將台灣花布作為素材
http://www.marieclaire.com.tw/?go=d32&w_id=464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0198
傳播科技發達
狗仔八卦
老百姓越吃越鹹
惡性循環下
沒來點重口味
我想這倒扁活動就不會那麼轟動
悲哀
要是沒有這些噘頭
台灣紅~藏傳佛教裡息增懷誅的懷(愛)主色是紅色我想紅色並不一定是流血

月餅起義
迦納斯線
2300人輪班靜坐~這點倒是很聰明
倒扁活動哪上的了檯面呢
若是沒有內哄
哪有新聞記者會報導呢?負面新聞也是新聞囉
若是沒搞得像嘉年華
靜坐人氣持續的了多久呢?灑狗血不都是台灣霹靂火的畫面
另一方面
還有一位穿著衣衫不整
喜穿著加大呎碼
卻拉著小提琴
口說愛台灣的立委
很會搞噘頭
成就了另一種格調
呵呵
一種米養百種人
消費了台灣
消費了後世子孫
星期一我該穿什麼衣服呢

一切盡在不言中
以樂為學不僅以樂為技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5-12 00:36
以樂為學
不僅止於
以樂為技
這是孫新財老師
引用王光祈先生的名言
對我亦是影響至深至遠
我一直在思考
什麼才是人生存在這人間最重要的事情
古人言
立德立功力言
為後代子孫樹立好的典範
我想是很重要的
記得杜威說
教育歷程沒有目的性
因為教育自身就是目的
但只有
老師與父母是有目的性
語言是"人"
溝通彼此的工具~~~目的
藉此傳遞訊息
不管是喜怒哀樂...
音樂是"人"
抒發情感的形式之ㄧ~~~自身目的
藉此可捨棄語言
溝通喜怒哀樂~~~來自人的目的性
若按此推論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是有問題的?
因為音樂本身沒有目的性
音樂並不會讓人變好或變壞
有目的的是"人"
在學音樂的過程
老師的教導才是影響學子
品德良宥之關鍵
音樂有很多技巧
是需要花很多時間日積月累
一點一滴在錯誤中修正
其實不管學什麼
都怕三分鐘熱度
友都是需要花時間磨功夫的
當代影音藝術的興起
科技的昌明
帶來了許多變革
例如
寫實派風格被照相機取代
電腦作曲軟體.高科技錄音設備
讓平凡人即可實踐錄製CD.作曲的夢想
全球化讓跨文化間
產生不同火花相互碰撞
高中時
我的老師
張銀樹先生跟我說
音樂是有國界的
那時
我不是很懂我的老師為什麼會這麼說
因為
大家不是都說
音樂無國界?
隨年齡漸增
看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物
才真的體會
音樂是有國界的
前陣子李安這位傑出校友
回台藝大
大家感動地從十樓排到一樓
拿出小金人那時
全場歡聲雷動
他獲得奧斯卡獎時說
最重要是
發揮自己長處
就算是拍英語片
但是
眼光思路都還是從自己文化背景出發
要能正視與發揮自己文化
你才會有特色
台灣匯集了多元化
自然就會產生多樣的音樂特色
不管是排他或包容
對我來說都對
只要能說出個道理
就可以從中尋找脈絡
時代環境科技的改變
縱使說的是同一件事情
傳遞訊息的語法
都會有不同的呈現與解釋
人的好惡也會隨之改變
但
只有把當下累積知識
轉換為學問
這文化才會淵遠流長
才經的起時代的考驗
以樂為學不僅以樂為技
成就別人與栽培自己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4-03 23:57
從明師學習勿懷疑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2-17 00:46
竹解虛心竹品人品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2-05 01:09
人有人品
竹子也有竹品
而竹品是需要由
懂得鑑賞的人來欣賞
不識貨的人
棄之如敝屣
有如
垃圾桶中的創意
不過
這年頭
人品還能被重視嬤?
學校中早就不再提倡
禮義廉恥
公民與道德的生活倫理
只因為那些是八股教條
雖說如此
現實中
還是有不少人喜歡掛在嘴邊
著不食人間煙火的裝扮
宣揚其修心養性
道德勸說
長久觀察下來
真是鬼打架
像電視上
許多愛情婚姻諮詢專家一樣
婚姻愛情大多不太成功
大概這樣
才能顯得出學有專長吧
人品不是靠掛在吹嘴巴說
會掛在嘴邊的人
人品多半也不怎麼樣...如小弟
只靠一張嘴
說半天
還是一張嘴
轉載一篇
我覺得寫的相當好的文章
教養與教育
現代人幾乎都受了很好的教育
可是教養卻沒有相對提升
為了一己之私
什麼狗屁倒灶的鳥事都幹得出來
新年一開春
搶劫襲警不斷
甚至連我們的海巡署官員
都被嗆聲
無線電電擊棒通通丟到海裡
國家顏面盡失
http://udn.com/NEWS/READING/X5/3139159.shtml
|
淺談誠信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5-11-01 01:05
是盛產竹子的地方
甚至有雨後春筍的成語
來形容竹子的生長速度
台灣南部的竹管仔厝
更是冬暖夏涼
自古以來文人都很喜歡竹子
因為竹表徵了一種高風亮節
屹立挺拔,不屈不撓的氣節
古人不僅將竹入畫入詩
竹材更變成生活中的一部份
竹屋.竹簡.竹籃.竹椅.笛.簫..
晚輩藉竹子來說誠信
似乎太過了...
畢竟誠信是需要靠時間來累積
才能產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晚輩毛都還沒長齊...年輕人用語勿怪
談啥誠信
可惜的是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竹子所象徵的氣節
只剩掛在嘴巴能言善道
如同晚輩只能在此耍嘴皮子一般
也搞不出什麼名堂
檯面上的人物
對國家社會真有啥貢獻
盡是猛吹牛皮罷了
打壓別人提升自己
講話昨是今非
看久了
早晚踢到鐵板
哼
回家去啃啃竹皮吧
玩音樂不是被樂器玩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5-10-27 01:03
請出了國樂系的鎮系之寶
兩張宋元的古琴
說實在話
捧在手裡的感覺真是特別
似乎千年古人與我同在
一直以來我的心裡始終很納悶
台灣的音樂環境十分詭異
大家都知道
但迄今仍持續這樣畸形的情形
不管是教師鐘點費還是樂器價格
價格標的越高代表品質越好越厲害
西樂最為嚴重
這麼多年來
大家也都默認了這樣的行為
晚輩試想
到底我們是在玩音樂呢
還是被樂器玩?
晚輩喜歡動手做東西
講好聽一點
是實踐書本上
"做中學"的生活科技教育理念
去做了就沒什麼困難的
講白一點.直接些
其實是學生窮
哪裡有本錢去買被哄抬的樂器
只好自己做
古琴
因為年代久遠的關係
表面生漆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斷紋
牛毛斷.烏龜斷.梅花斷.蛇腹斷...
反而產生了另一種美感
眾人趨之若鶩
結果也變成了一種價格分級的標準
雖然我也喜歡這樣的美
但有必要如此嘛?或許有吧?
WINDOW微軟每年都在更新
95.98.me.2000.xp.2003
如同人的欲望是永無停止的
所以總是有人問
有沒有再更高級一點的樂器
最高檔的是哪一種
只要變個花樣又是一種新花樣
請問誰來當豬頭?
玩音樂,不是被樂器玩
交工樂隊1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2-02-21 12:33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