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公仔:吶喊MSNmessenger圖片下載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7-05-19 03:43
古箏公仔MSNmessenger圖片下載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7-05-16 18:39
處女曲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7-05-10 00:06
2007吳佩瑩胡琴(二胡,高胡,板胡)獨奏會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7-05-08 10:23
這次佈局留白的比上次更有力量!不賴^^
台灣未來的希望在:設計Design



吳佩瑩胡琴獨奏會
日期:九十六年五月十三日 晚上七點三十分
地點: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演藝聽
主辦單位: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演出曲目
1. 五月春潮 朱昌耀 曲
2. 雨打芭蕉 廣東音樂改編
3. 亂世情侶 何占豪 曲
-------------------------------------------中場休息------------------------------------------------
4. 桃花過渡 台灣民謠 朱昌耀改編
5. 聽松 華彥鈞 曲
6. 秦腔牌子曲 郭富團 改編
7. 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 陳鋼 編曲 劉天華移植
----------------------------------------------晚安---------------------------------------------------
演出者簡介
吳佩瑩
協進國小、成功國中、台南女中、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十歲開始學習二胡,師事楊正安老師、李大中老師、吳奇峰老師,現就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演奏組二年級,主修二胡,師事丁魯峰老師。學習指揮,曾師事黃曉飛老師,並曾於顧寶文老師的指揮班學習。
80學年度 台南縣音樂比賽兒童組南胡獨奏第一名
81學年度 台灣區音樂比賽兒童組南胡、高胡、中胡獨奏第二名
於台南市社教館真善美國樂社音樂會擔任「陝北抒懷」二胡獨奏
82學年度 台灣區音樂比賽高胡獨奏第二名、中胡優等入選
84學年度 台灣區音樂比賽少年組南胡第二名、高胡第三名、中胡甲等入選
於成功國中國樂團發表會擔任「秦腔牌子曲」中音板胡獨奏、
「亂世情侶」二胡獨奏
於玉明音樂社發表會擔任「秦腔牌子曲」中音板胡獨奏
85學年度 獲台南市十大傑出青少年、台灣省中小學優良事蹟
86學年度 台南市音樂比賽青少年組南胡獨奏第二名
89學年度 台灣區音樂比賽成人組南胡獨奏第二名
90學年度 於南瀛民族樂團發表會擔任「秦川行」高音、中音板胡獨奏
91學年度 高雄市音樂比賽南區大專組南胡獨奏第一名
92學年度 指揮台南市復興國中國樂團於台南市藝術中心國管樂聯合音樂會
演出「山村的節日」、「牛郎織女」、「燕子」、「台灣追想曲」
於台南縣南區服務中心演藝廳舉辦「吳佩瑩二胡獨奏會」
指揮復興國中國樂團於孔廟及烏山頭水庫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演出
指揮復興國中國樂團參加台南市音樂比賽國樂合奏國中B組優等第一名、全國優等第一名
93學年度 指揮復興國中國樂團於成功大學成杏廳演出
94學年度 指揮復興國中國樂團於台南市社教館演出
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演藝聽舉辦 「琴聲驛動 吳佩瑩二胡獨奏會」
黃若喬(鋼琴)
1983年出生於台南市,自幼隨洪欽貞、丁佩芳老師學習鋼琴,國小時隨毛國偉老師學習琵琶。1995年考上大成國中音樂班,主修鋼琴,師事丁佩芳老師;副修琵琶,師事杜潔明老師。1998年考入台南女中音樂班,主修琵琶,師事杜潔明老師;副修鋼琴,師事葉瓊蓮老師。2001年七月考進台南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系,主修琵琶,師事杜潔明老師,副修鋼琴,師事劉韻平老師、林子晴老師、黃琡珺老師、葉瓊蓮老師。
陳昱仁(揚琴)
1989年生於台北市,現就讀國立台南高工。畢業於台南縣永康國小、台南市復興國中國樂班。主修揚琴,師事賴秀宜老師,曾師事黃梅秀老師、柳柏慈老師。曾副修鋼琴,師事傅品勻老師。現副修二胡,師事楊正安老師。2002獲台南市揚琴獨奏國中B組第一名及全國賽優等,2004獲台南縣揚琴獨奏高中B組第一名及全國賽第四名,2006獲台南縣揚琴獨奏高中B組第一名及全國賽第一名。
馮舒園(二胡)
1987年出生於台南市,畢業於台南市崇學國小、台南市復興國中國樂班,台南高工,現就讀於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進修學士班一年級。主修二胡,師事郭步登、黃志祥、吳奇峰、李大中、吳佩瑩、楊正安老師,現師事顧豐毓老師。曾獲台南縣音樂比賽高中職B組高胡獨奏第一名、全國音樂比賽高中職B組高胡獨奏第二名。
黃詩芸(中阮)
1988年出生於台南市,畢業於台南市復興國小、台南市復興國中國樂班,台南市家齊女中,現就讀於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進修學士班一年級。主修中阮、副修琵琶,曾師事劉紹湘、曾薇伊、王文傑老師,現師事陳怡蒨老師。曾獲台南市音樂比賽國中B組阮咸獨奏優等、高中B組阮咸獨奏優等、全國器樂大賽青少年組阮咸獨奏特優等二名、黃鐘獎青少年組阮咸獨奏特優等一名。
莊世岳(大提琴)
台南市人,目前就讀復興國中三年級。93學年度曾獲全國音樂比賽國樂合奏及絲竹室內樂獲特優第一名,師事許雅菁老師。
曲意介紹
五月春潮
樂曲由恬靜的散板、旋律優美的中板及熱烈的快板組成,以委婉流暢的旋律音調和溫馨充滿活力的情感,表達了對五月的春天及故鄉山水的愛戀之情。
雨打芭蕉
又名《蕉林喜雨》,是傳統廣東音樂早期的作品,描寫初夏時節,傾聽雨打芭蕉淅瀝之聲,如見芭蕉婆娑搖舞之態,節奏明快,表現出喜悅之情,極富南國情趣,,顯示出廣東音樂形成初期的清新格調。
亂世情侶
相傳中國歷史上有一段不平凡的愛國情侶,女為民族英雄岳飛的後代,男的卻是賣國賊秦檜的曾孫。由於朝廷投降份子利用他們家族的仇恨進行挑撥陷害,以致他們愛恨交加、彼此猜疑,差點在戰場上被敵人置於死地。「山愁水懷,干戈不休,赤心報國有何罪?壯志何時酬?」這首詞具體表達了這對情侶當時的愛國之心和怨憤之情。
這首二胡協奏曲並沒有敘述具體的故事,而是透過幾次速度變化、旋律起伏,概括地刻劃了情侶的心聲,快板部分可以聽到精忠報國,勇猛殺敵之聲;慢板部分則深情地娓娓道出情侶相愛相思和滿腔怨憤之情。
桃花過渡
《桃花過渡》是台灣家喻戶曉,廣受歡迎的車鼓短劇,內容描述船夫與搭船渡江的女子間吵架拌嘴對話過程,詼諧逗趣、妙趣橫生,經朱昌耀改編後,由兩把二胡演奏,並加入了許多變奏樂段,音樂更具立體性及表現力,使本曲更添風趣、雅俗共賞。
聽松
本曲據作曲者的描述宋朝時,岳飛大敗金兀朮,走投無路之際,倉皇逃至吳錫惠山泉下,躺在聽松石上,心驚肉跳地傾聽宋朝兵馬殺伐之聲,因其典故又名《聽宋》,樂曲氣魄豪邁、感情奔放。曲調以蘇南無錫的「灘簧」為基調,剛勁有力,起伏跌宕。
秦腔牌子曲
樂曲是根據我國四大聲腔之一的陜西梆子「秦腔」中若干曲牌聯綴改編。引子以「官譜」曲牌,奔放而出;其後節奏拉寬,帶出情緒舒展、悠閒的第一段;第二段以「殺妲姬」曲牌發展而成,情緒由悲哀轉激昂;第三段快板以音型短小的「入洞房」曲牌,節奏頓挫有致,表現喜悅之情;第四段趨向熱烈,繁音急節,推向全曲高潮,最後是旋律的變化再現。全曲的速度時慢時快,力度時弱時強,節奏多變,極富戲劇性的效果。
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
此曲運用新疆塔吉克族的音樂素材創作而成,根據陳鋼以歌曲《美麗的塔什庫爾干》、笛子獨奏曲《帕米爾的春天》及新疆塔吉克族音樂為素材創作的同名小提琴曲移植而成。
第一部份的縱情高歌先由鋼琴奏出自由清新的引子,然後由二胡奏出優美而富歌唱性的主題,旋律重複後加入模仿冬不拉的撥弦;第二部分的熱烈歡舞用響亮厚實的頓弓、快速敏捷的跳弓,配合鏗鏘有力的切分音、變化節拍,表現塔歡騰的舞蹈場面,最後樂曲轉入急板,旋律的律動逐漸加快,在火熱的氣氛中將全曲推向高潮而結束。
全曲旋律音調獨特、技巧難度高且音響色彩豐富,表現了塔吉克族人民載歌載舞的社鬧場景及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感。
特別感謝
鄭德淵教授
丁魯峰教授
工作人員:林怡君、呂慧真、董遠欣、劉穎蓉、蔡鎮宇、吳宗翰、王書挺
攝影錄音:林享明
平面設計:余致賢
胡琴:聽見幸福的聲音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7-04-28 02:45
吳佩瑩胡琴獨奏會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7-04-21 03:12

主辦: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日期:96/5/13(日)19:30
地點: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演藝廳(自由入座)
曲目:五月春潮 (二胡+揚琴)雨打芭蕉 (二胡+揚琴)亂世情侶 (二胡+鋼琴)桃花過渡 (雙二胡+鋼琴)聽松 (低音二胡)秦腔牌子曲 (板胡+揚琴)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 (二胡+鋼琴)
藝術指導:丁魯峰教授
鋼琴伴奏:黃若喬.揚琴伴奏:陳昱仁.二胡二部:馮舒園
=
這次幫佩瑩設計的海報^^給點意見吧!
設計的理念:
斷層-重組-再現
藉由隨意的切割,以色彩的三元色:紅藍黃為色塊
重組視覺對胡琴的模糊印象,琴聲再現!
樂器是藝術品?還是工藝品?還是商品?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5-23 14:27
是有關日本茶道千利修
與豐成秀吉的故事
相當有趣及精采
才瞭解到日本茶道所探求的意境
茶是起源於中國的產物
可是最後卻在日本發揚光大
延伸了
日本花藝.日本庭院造景等哲學
日本茶道
所使用的相關器具
在電影中被人所詬病
就是不便宜喇
一位日本茶師
大概一天只捏一個茶碗
一個陶土捏製的茶碗大概就要上萬
不過質感很棒
跟鶯歌老街上一個50元
是沒法比的
我常想
現在是一個講求品牌的時代
品牌的價值在哪裡
品牌跟文化有關係嘛?
若從樂器的觀點切入
樂器應該如訂定其價值呢?
樂器是藝術品?還是工藝品?還是商品?
這牽扯了很大的範疇
到底什麼是樂器
什麼是藝術品
什麼是工藝品
什麼是商品
應該都先被釐清
記得一開學
研究所教授上課提及
有一位藝術家
聽到有一個工藝作品邀展
立即回絕
表明自己的作品是藝術
不是工藝
言下之意
工藝就是比較低下就是了
這時候心理只能苦笑的說
這位仁兄可能連什麼是藝術都搞不清楚
何必自抬身價
藝術家
不過是一種稱呼罷了
不會比挑磚頭
運水肥的勞工朋友來的高尚
續待
臺灣救狗椅設計概念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4-08 00:58
狂賀第一篇研討會論文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3-30 23:53
賣文化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3-15 17:06
請了一位日本花藝的專家來演講
讓小弟大開眼界
原來日本花藝背後蘊藏了許多哲思
不是隨便插就是了
花材與花器整體搭配下
真的是很夠味
在有限中追求無限
難怪一個日本花器就價值不斐
據說日本茶道一喝也要各把個小時
晚輩大概只能嘗鮮喝一次
瓷器的英文為china
漆器的英文為japan
這背後其實是一整個龐大的文化架構
懂得欣賞的人
收藏一件漆器或瓷器
其實是對整個文化的尊重
從一些報導可以知道
日本的企業都是百年老字號
因為日本人重視自己的文化
重視這樣的流派傳承
在現代人看來或許很麻煩
不過這就是文化累積的力量
文化真的是一個很龐大的知識
知識是用來謀生過日子
常識是用以享受過人生
試想如果沒有整個文化背景的架構
沒有更多人的加入
海納百川
才能有更多活水滾動這文化
不然
誰會想瞭解你所謂的文化呢
所謂的內涵呢
音樂應該也是一樣
只靠喜歡音色.技巧...還不夠
要賣的是整個文化
只賣一把樂器能賣多久
又不是在市場秤斤賣
文化產生知識
知識產生力量
力量就是經濟
價值是由人來衡量
雖然
我覺得文化是無價
不過
知識經濟時代
怎麼賣
就是關鍵了
前陣子很熱門的藍海策略
我想可以參考
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cb316/indexn.asp
利用跨領域.異業結盟 組織.創新團隊
跟傳統惡性競爭打壓別人
抬升自己的紅海作區隔
獨自奮鬥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團結力量大
轉載出處
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cb316/p04.asp
江逸之(遠見雜誌資深撰述)
湛藍燈光下,身穿鮮紅色長袍的女主角,優雅地在高空中飛翔;打擊音樂一起,頓時間,三位白衣人拿著白晃晃的鐵環,騰空而起,追逐女主角。 這不是好萊塢片廠,而是「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豪華劇場所表演的劇碼。在電影與職業運動搶占全球娛樂市場,傳統的馬戲團逐漸沒落之際,1984年由拉里貝提(Guy Lalibert^等幾位加拿大魁北克街頭雜耍藝人創立的太陽馬戲團卻席捲全球。 沒有動物、馴獸師與小丑的太陽馬戲團逆勢成長,在全球九十多個都市演出,吸引了四千萬位觀眾。創立不到二十年,它的營收就突破新台幣200億元,一舉超越了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全球馬戲團霸主「玲玲馬戲團」(Ringling Bros. and Barnum & Bailey)。
2004年《富比士》(Forbes)雜誌公布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四十五歲的太陽馬戲團執行長拉里貝提以身價折合新台幣230億元入榜。太陽馬戲團處於一個嚴重衰退的行業。傳統的馬戲團,硬板凳、無厘頭的小丑雜耍與鬆散的節目表演,讓兒童寧可去電影院看《哈利波特》或是留在家中玩PS2遊戲機,也不願走進馬戲團帳篷。 當所有馬戲團都把競爭的焦點放在如何挖角最出名的小丑與馴獸師,企圖在日益萎縮的市場中不斷搶占市場占有率時,太陽馬戲團的拉里貝提卻不甩競爭者,全盤推翻數百年來的競爭規則。太陽馬戲團大膽把動物與馴獸師表演拿掉,只保留了代表馬戲團精神的帳蓬與雜耍,將簡陋的帳蓬設計得鮮豔奪目,觀眾席乾淨舒適,並且將觀眾族群,從兒童轉向消費力更高的成年人。
陽馬戲團轉向百老匯取經,把沒有主題性的雜耍活動,導入舞台劇的編導制度,借用劇場與芭蕾舞的表演元素,搭配大型樂團的音樂推動視覺表演,每年製作好幾套節目輪流演出,並與IBM等企業合作,積極發行海外版權的DVD節目。
太陽馬戲團正是奉行《藍海策略》最成功的企業。它成功地拿掉了成本較高但不流行的馬戲元素(動物表演);並把劇場元素重新灌入馬戲團中,票價提高好幾倍,仍能吸引習慣高昂劇場票價的觀眾入場。
抱藍海,不跟競爭者起舞
太陽馬戲團對於台灣企業最大的啟示在於,如何脫離殺戮戰場,改變遊戲規則。 長期缺乏創新的台灣科技產業,最近幾年陷入毛利率保五、保三(5%、3%)的血腥戰場「紅海」。 「我增加的生意,就是你掉的,最後只會把市場愈切愈小,」交大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湧憂慮地指出,台灣業者只汲汲營營於瓜分現有市場需求,專注對著競爭對手頻頻出招,卻忘了如何去對消費者做更有價值的創新。
我相信只要東西夠有內涵
不用廣告
不用宣傳
自然會有人想來了解